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党兴党,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文化强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河南省大别山干部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挖掘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好阵地熔炉作用。
一、挖掘和开发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资源
有文化沃土的培育,政治之花才能傲立风雪、结出硕果。有政治文化自觉,才有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行动坚决。在过去9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党形成了极其丰富的优秀党内政治文化。大别山得天独厚的红色革命资源,是优秀党内政治文化的“富矿”,对于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具有滋养作用。学院秉持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再把教学优势转化为党的政治优势的理念,不断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一是开发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场教学点。打造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列宁小学旧址、“红田”惨案遗址、许世友将军故里、吴焕先故居等28个现场教学点,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党内政治文化教育,让党内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滋润党员干部的心田,让信仰之灯长明,照亮新的“长征路”。二是编写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教材体系。学院将政治教材作为党内政治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编写了《大别山革命简史》等6本教学丛书、《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经济史》等系列研究丛书、《大别山红色故事会》等辅助教材、反映大别山革命史“四度辉煌”的党性教育专题片《信念的力量》等,传播大别山红色基因和政治文化。三是拓展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研究平台。学院注重从革命精神角度深化党内政治文化研究,形成“一体多面”的红色文化研究格局。“一体”,即依托学院主体成立大别山精神研究中心,对革命精神蕴含的党内政治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多面”,即从文献著作层面、研讨会层面、报刊层面和课题项目层面深化党内政治文化研究,与河南省社科院联合成立大别山精神研究课题组,建设大别山革命历史专题图书馆,连续3年召开大别山历史和大别山精神理论研讨会,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成果。
二、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要注重发挥精品课程的作用,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价值现。一是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学院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开发了一系列专题课程。课堂专题课“大别山革命史及其历史地位” “弘扬大别山精神,加强党性修养”,讲述大别山军民28年对理想信念执着的坚守;现场讲授课“知行合一的典范” “坚定理想,播洒信念”,解读革命先烈群体和个人坚定理想信念的具体行动;访谈教学课“信念的传承”,讲述理想信念在大别山著名女烈士晏春山这一革命家庭的坚守与传承。二是强化宗旨意识教育。围绕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学院有针对性地开设“红二十五军的人民情怀” “大别山根据地的党群关系” “刘邓大军与群众路线”等专题课程。在这些课程中,革命先辈一心为民、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成为树牢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好案例。比如,刘邓大军密切联系群众,规定居住在老百姓家里的部队要打扫干净屋子,离开时必须把水缸挑满。“屋净缸满”虽然是细节,但这个细节却事关刘邓大军的“大节”,反映了群众利益无小事、血浓于水、鱼水情深的为民情怀。三是加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指出“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在全体党员中树立铁一般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学院将学习大别山革命史与学习党章党规有效结合起来,开发了现场专题讲授课“誓言的力量”,深入挖掘鄂豫边中心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纪念地现场教学点内涵,以万永达等烈士不惜牺牲生命保守党的秘密,用鲜血捍卫党章、践行对党承诺的英勇事迹,教育党员干部认真遵守党章,以实际行动彰显合格党员的标准。开发现场专题讲授课“把纪律挺在前面”,用反面事例进行警示教育。开发“学准则条例,做合格党员”等课程,并引入互动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纪律观念。四是加强革命家风教育。优良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延续,弘扬革命家风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围绕家风建设,学院开发了李先念故居等现场教学点,开设了“大别山革命前辈家风”等现场专题讲授课,讲述革命先辈的良好家风,展现他们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为学员树立学习典范。开发红色故事会“爸爸的故事”,由开国中将范朝利的女儿范西红讲述其父亲“反对向组织伸手、反对占公家便宜、反对搞特权”,从严要求自己、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传承优良家风的感人事迹,使党员干部产生共鸣、受到启发、获得教益。
三、营造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学院注重发挥现场教学点、校园、教学用车等载体作用,将其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熏陶的“磁场”,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一是发挥红色景观文化的作用。在校园筹建大别山革命历史文化长廊,大别山革命英烈、“双百”人物雕塑群等红色文化建筑;在教学楼走廊上,悬挂大别山革命历史老照片、重要文献复印件;在新县县城主要道路两旁,有将军和烈士的照片和画像,营造传播党内政治文化的浓厚氛围。二是发挥仪式文化的作用。开班式上,组织学员唱国歌、授班旗;结班式上,组织学员在班旗上签名、唱国际歌;体验教学和激情教学中,组织学员穿红军服,按照大别山“三大起义”创建的三支红军分组开展活动;现场教学时,组织学员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党员意识。三是发挥视听文化的作用。校园内,每天都有红歌循环播放;培训期间,组织学员观看大别山革命历史影像以及学院组织创作拍摄的教学专题片、口述历史专题片和舞台剧等,以艺术的形式再现大别山革命历史的真实场景,让学员领悟大别山红旗不倒的真正原因在于共产党人和大别山革命群众理想高于天、信念坚如铁。四是发挥组织管理文化的作用。制定教师授课纪律等规章制度,使学院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组织党员教职工当好从严治校、从严治学的“文化熔炉工”和党性教育的排头兵,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长效化。举办“道德大讲堂”和“信阳好人” “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促进教职工努力成为大别山精神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